天堂不撤守-13億人,路人、敵人、家人?



首屆陸生致畢業詞 創大學先例
文化大學法律系首屆畢業陸生殷康妍6日在畢業典禮上代表致詞。(文化大學提供)
一直以來,對於兩岸政策,台灣內部有兩種主要的政治立場。
一則,是「民族主義」,強調「台灣是台灣,大陸是大陸」,歧視陸客、陸生、陸配,仇視和中國有關的一切。這種以「民族台灣」切去中國,訴諸最原始的情感,在選舉上有極大的利益,但如果弄假成真的實行,其結果自然是兩岸的對抗與衝突。
一則,是「民主主義」,認為兩岸即便政治制度不同,但仍認為兩岸有相連的血脈,在歷史與文化的承繼上,雖有小異,實蘊大同。這小異大同延伸出一種情感,不但台灣要民主自由,我們也希望將台灣的成果,分享給大陸所有13億的人民。顯然,當台灣以「民主台灣」面對大陸時,不但能夠吸引對岸的民心,也不會讓大陸當局有操作衝突的理由。然而,要以這種胸懷來對待台灣軍事上的假想敵、國際空間的打壓者,較難在群眾的集體情緒中得到共鳴。
交流或對抗,哪一種兩岸政策對台灣更為有利?這是應該要理性思辯的議題,可惜的是,我們的民主走到今天,任何需要超過30秒才能解釋的主張,好似都成了「政治不正確」,政客更寧願去刺激人民的短期情緒,以常識凌駕專業,感性重於理性。
聽到爭取國民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洪秀柱說「台灣的民主應該是爭取大陸13億民心的憑藉,不是與13億人對抗的工具。」筆者深表認同,當然抹紅的言論也必然隨之而來,特別是在網路上,許多人憤怒的說,台灣的未來是由台灣2300萬人決定,中國大陸13億的民心,干台灣什麼事?
其實,「台灣未來由台灣2300萬人決定」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過度簡化的濫觴。台灣要走怎麼樣的路線,當然是2300萬人決定,但是走這些路線會給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後果,當然也會受到台灣外部,包括美國、日本,尤其是對岸的影響。
有13億人民的大陸地區,既是台灣政治上的最大威脅,也是經濟上的最大機會、成為台灣發展的重要機遇。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也是讓大陸人民認同台灣的最重要軟實力,國家領導人,如果在兩岸政策中忽視這樣的資產,那麼,既是愚昧,也是失職。
如今,洪秀柱被民進黨人士歸類成「統派」,再一次進行「30秒說不清楚」的政治操作,但是洪秀柱並沒有因為「講不清楚而退縮」,1次30秒講不清楚,可以講10次、100次。只想到選舉的人,會跟隨當下的民調搖擺,但考量到國家與中華民族利益者,則會嘗試說服人民做出正確的決定,這當中的差別,不可以道里計。
孔子周遊列國講授仁道,卻沒有多少國君能夠接受,被形容為「知其不可而為之」,而今天的政治人物,這樣的風骨卻太少看到了。洪秀柱最後勝選的機率高低是另一回事,但是至少如果能藉由洪秀柱清楚的理念論述,2016的選舉,能夠讓撕裂已久的台灣,有重新釐清共識、找出共識的機會,這是她參選的最大貢獻。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台灣人民在看待大陸,也應該要抱著同樣的哲學觀,嚴格來說,今天的大陸已非30年前的大陸,過去一窮二白,現在走向繁榮,筆者從20多年前擔任海基會創會祕書長起,一直看著大陸的成長,雖然大陸要進步的地方還很多,但各方面都在進步卻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要如何看待這樣的中國大陸和生活在那裡的人民呢?
有人把他當路人,說13億民心與我何干?更有人把他當敵人,惡之反之仇之。但為什麼不把他當家人呢?以一種參與及祝福的心情,喜悅於他的進步,幫助他繼續進步。這樣不只是更有胸襟,事實上,當我們願意把對岸當家人,施以祝福,用我們的民主,去說服大陸朝向更成熟的政治制度發展,這必會開啟筆者一直強調的善意循環,這祝福也將迴向台灣。
洪秀柱不把大陸當路人、反對把大陸當敵人,這很好,但我認為,還不夠,如果能更進一步,以家人的心情看待與祝福大陸,只要能開啟正向的兩岸思考,我相信,這比誰當選總統更重要。(作者為海基會首任祕書長)(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