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呲”中国者未必是“别有用心”的“卖国贼”


只是转载 于 2015/2/8 9:30:39 发布在 凯迪社区猫眼看人

[size=1.35em]    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知自己不如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妃子及身边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大臣,没有人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已经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即所谓“面刺寡人之过者”——笔者注),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呜呼,“面刺寡人之过”亦即“面刺朝廷之过”啊!这怎能不让人联想到所谓“呲必中国”?

    战国时期,齐国在战国七雄中仅次于秦国,位居第二,也算大国,而周边除秦国外,“亡我之心不死”的敌国也还有几个。在这样的情势下,齐威王竟然求贤若渴,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能对邹忌这样一个“士”的劝说建言(即所谓“讽”)从谏如流而不是怀疑他“别有用心”,实属不易!而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这在战国时人治体系下就更属难能可贵了——“面刺”,这要何等胸怀和涵养?摆到时下我们身边,面对那些老爷味儿十足的达官显贵,简直匪夷所思。

    我们再看齐威王“纳谏”并昭告奖赏“面刺寡人之过”后究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昭令一下,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古文叙述都很简洁,但意思很明确,结果很显然——“面刺寡人之过”、“面刺朝廷之过”——这不就是“呲必齐国”嘛!而齐国竟因此而“内政修明”,引邻国诚服而来朝。

    该文结尾一句,当属史官评论,对我们亦不无启迪——试想:该“面刺”的“刺”(呲)了,该改革的改革了,国人气通心顺,百姓诉求上达通畅,“群体性事件”自然不会有,贪官污吏更少,此所谓内政修明,政通人和,国人向心力自然更强,国家岂有不蒸蒸日上之理?难怪齐国能踞“七雄”之老二。可是,待到国王昏聩,内政不再修明,不思变革,且政策摇摆不定,无法取信于民,自然也就终于败给了秦国。而秦王昏聩,不顾惜百姓,行专制暴政,行举国体制修长城,听不得不同意见,搞焚书坑儒禁绝言论自由,亦终致官逼民反——不仅“苛政猛于虎”、“孟姜女哭倒长城”成为不朽文字和传说,成为秦暴政的缩影,且各地“陈胜吴广”一类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秦终亡!

    如此故事,在中华大地轮回上演,原地踏步近三千年不得进步,或没有实质性进步(当今自然进步很大),终致夷人强盛而中华衰落,直至改革开放,急起直追,才渐见“崛起”。在国际上,则有苏联,同样上演中国秦始皇盛极而衰的历史大戏,所不同的是经历年代更长久一些罢了,而实质却与秦朝的盛极而衰缘由及过程大同小异。这还不值得我们警醒吗?毛泽东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还真是不错。

    看来,中华文化的确还是博大精深,寥寥数语《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内涵还真的既简单又深刻,历史验证了它所反映的铁律。

    “反右”时,对“呲”中国、“呲”当时某些风气、政策者无情打压,并弄出判定“右派言论”的标准,弄得全国再无人敢非议“朝政”,真的实现了“舆论一律”,“主流”非常,上有好之者,便“举国响应”,其结果倒是确实使领袖受“举国响应”的舆论之蒙蔽,终于迎来“大跃进”以及大饥荒的灾难;直至文革就更不用说了。

    现在似乎大批“呲必中国”——好,大家都不“呲”了,“面刺寡人之过”、“面刺政府之过”、“面刺政策、制度之过”等等等等都没有了,再现“舆论一律”,都“主流、正能量”了,中国是不是就能更好呢?历史似乎尚无此佐证;或者,只有肉食者在某些会上有限度而不疼不痒地“呲”几下,余下不同的声音统统禁绝,敢有说三道四者就向你“亮剑”——如此就会“内政修明”而蒸蒸日上吗?不得而知,也缺乏历史的佐证。谁能举出强制“舆论一律”而使国家持续繁荣发展的历史例证,笔者恭候赐教。

    然笔者印象较深的却是,那些从不见“呲”中国的人,比如芮成钢、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谷俊山、徐才厚、季建业、国资委前主任蒋洁敏、华润前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等央企腐败系列高官,等等等等……还有难以计数的各地大小贪官污吏,他们似乎不仅不“呲”中国,且从来都是信誓旦旦“爱党、爱国、唱红、反腐”的,这些皆有案可考,可实际上干了些什么呢?地球人都知道!贪官就不说了,即便芮成钢,当年可是“代表全世界”在记者会上向奥巴马发难而夺人眼球,又生生凭一篇博文便把星巴克赶出故宫的著名高调“爱国媒体人”、明星般的青年才俊——然而,芮成钢和上述那些从不“呲”中国而将“爱党爱国”挂在口边的显赫人物,而今安在?

    

    事实证明:“呲”中国者反而未必是“别有用心”的“卖国贼”,而不“呲”中国而高喊爱党爱国者中,“爱国贼、窃国贼”倒反而不少,且往往占据主流媒体或高位,能量巨大,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打着“爱国”的幌子行“卖国、窃国、害国”之为,或如芮成钢那样出奇“爱国”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尤其值得我们警惕。市场上叫卖最响的往往是要把劣质货物推销出去的人——列宁似乎说过这话。这似乎又是一条铁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