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 北京是最大輸家


林泉忠
2016 年 01 月 21 日
作者:
文章短網址:
 
分享
舉世矚目的台灣第14任總統選舉及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在「沒有意外」的狀况下塵埃落定。
蔡英文狂贏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300多萬票,並且在立法委員選舉中帶領民進黨首度橫掃過半席次,實現首次「完全執政」,而國民黨則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敗,不僅失去執政權,更首次成為國會的少數。因此,坊間都口徑一致地將此次台灣大選解讀為「國民黨的歷史性大潰敗」。
此話沒錯,然而倘若從本次選舉對台灣社會未來發展方向的影響,抑或將視角擴大至中國「崛起」下台灣社會對北京離心力的急速變化來看,則如假包換的最大輸家是北京。

為何僅4年中國從「贏家」變「輸家」?

4年前,筆者在《明報》刊登的解讀上一屆選舉的文章題目為〈台灣大選 北京才是最大贏家〉(2012年1月18日)。為何僅4年中國政府從「最大贏家」,搖身一變成為「最大輸家」呢?
自從1996年台灣開始實施總統直選以來,表面上每一次都是藍綠之間的對決,實則不願意坐視的北京也暗中「參與」了大選。一方面是因為兩岸關係一直成為大選的主要焦點,另一方面則是北京或直接干預台灣選舉,或放話以企圖左右大選選情所致。
前者如1996年的首次總統直選,北京在台灣海峽舉行飛彈演習,試圖阻止李登輝當選;後者如本次選舉,習近平親自威脅如台灣不接受「九二共識」,則兩岸關係將「地動山搖」云云。換言之,北京儼然成為在背後參與台灣大選的「影武者」。
不過,起初北京雖然有要阻止其當選的候選人,如1996年的李登輝、2000年及2004年的陳水扁,不過並沒有屬意而欲支持的候選人。甚至到了2008年的大選,北京雖然不希望民進黨的謝長廷當選,但也仍沒有旗幟鮮明地支持馬英九,因為馬「反共」立場鮮明,並屢次在「六四」、法輪功等議題上與北京過不去,更嚴重的是當年在選戰期間,馬英九隨阿扁「入聯公投」起舞,也搞起「返聯公投」,杜絕了北京挺馬的可能性,因此那次北京只將精力集中在全面堵截「公投」上。
然而,到了2012年情况大不相同,北京開始有了明確的支持對象。一方面是馬英九「學乖」了,不再高調反對北京的政策,另一方面兩岸實現了歷史性雙向交流,符合胡錦濤的「兩岸和平發展」方向。因此,以馬英九認同「九二共識」為條件,北京暗中動員台商返台投票,又唆使王雪紅、郭台銘等經濟界領軍人物齊齊站出來挺「九二共識」。結果北京挾「經濟牌」的策略奏效,成功左右了選情,馬英九順利連任。

北京未獲台灣人信任 「經濟牌」破功

過去4年以來,國民黨也一直認為馬英九推動的兩岸和平與經濟一體化獲得了人民的支持。然而,國民黨同樣的兩岸政策到了2014年,以太陽花學運為分水嶺,卻被台灣社會從原來的正面肯定,變為負面否定。原因是台灣社會開始憂心「兩岸經濟一體化」後,大陸會利用經濟力量來改變台灣的自主政治及台灣社會在民主、自由、人權、國家認同等方面共享的價值。除了前述北京透過經濟界大佬間接干預大選外,《中國時報》被與大陸有龐大經濟利益關係的旺旺集團老闆蔡衍明收購後,輿論導向驟變,意識形態由藍轉紅,即為顯例。
簡言之,過去30多年來北京在籠絡台灣民心問題上不得其門而入之後,好不容易找到「經濟牌」這一竅門,最終卻因愈發強大卻繼續維持專制、反民主體制的北京未能獲得台灣人民的最終信任而破功。
此次2016年大選前發生的香港銅鑼灣書店及周子瑜事件,不過是「中國問題」的兩個小例子,卻對蔡英文與民進黨在選前最後階段氣勢的鞏固及進一步上揚扮演了臨門一腳的角色。而這次台灣大選結果所傳遞的,也正是台灣人民明確地帶出向北京說「不」的強烈信息。

透過大選 台灣人展示堅強意志

過去30多年來北京苦心經營的對台政策,其最基本的目的,不外乎:一、希望台灣人民更支持統一;二、希望台灣人民更想當「中國人」。然而,檢視過去30年來的各項民調,不難發現一個非常明確的趨勢:台灣人愈來愈不想與中國大陸統一,也愈來愈不想當「中國人」。
展望未來,時下「天然獨」年輕世代的精神面貌,更是讓北京無法樂觀(參閱林泉忠〈何謂「天然獨」?台港新一代「去中國」思維的特徵〉,明報,上篇2015年12月3日下篇12月7日)。根據新台灣國策智庫於2015年11月即馬英九與習近平會談後舉行的民調結果,高達98%的年輕一代(20至29歲)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只有2%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認同「台灣未來應獨立成一個國家」的則高達81.9%。
毋須贅言,這些數據所呈現的台灣社會的發展方向,與北京所期待的完全相反。台灣人民透過本次大選,再次清晰地展示了堅守自己的價值與國家認同的堅強意志,同時也揭示了北京多年來對台政策的徹底失敗。

北京唯一可突破的方向

誠如總統候選人之一的宋楚瑜在選後感言中對北京的忠告:兩岸的距離,不是海峽,而是民心。在「經濟牌」失效的今天,北京在籠絡台灣社會方面已無計可施,唯一可以突破的方向,或許正是自我改革,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自由、民主、開放的中國,以重新吸引台灣。然而,對仍然堅持權力至上的北京而言,從它對壓制香港民主運動的強悍態度,也看得出這又是絕不願意去努力的方向。
倘若如此,台灣當然也只能繼續地「愈走愈遠」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