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从路易十四到习近平:探究独裁者的美容术


作者: 余杰
http://www.minzhuzhongguo.org/ArtShow.aspx?AID=56002
#
路易十四画像,亚森特·里戈(1701年)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国王的威严是由假发、高跟鞋和斗篷等等组成的……而我们所崇拜的诸神,其实是理发师与鞋匠制作出来的。
----撒克里



英国史学家彼得·柏克(Peter Burke)写过一本名为《制造路易十四》的专著,这是一本剖析路易十四在世时,其公众形象如何被塑造的历史社会学和传播史著作。作者指出,以现代等词汇来说,这本书讨论的是"推销路易十四",如何以意识形态、宣传,与民意来包装君王。


专业的史学家经常用"神话"这个术语,指称一个"虚假的故事"。但彼得·柏克并不关心路易十四神话之外那位"真正的"路易十四。相反,他关心的正是"神话"这个事实,它对媒体之外世界的影响--对外国人,对臣下,对国王本人也不例外。


"造神运动"古已有之,长盛不衰,正如作者所说:"十七世纪君主与二十世纪领导人之间的对比,并非虚饰与真实之间的对比,只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虚饰之间的对比。"在十七世纪,路易十四藉由印刷、油画、雕像、纪念章和仪式呈现其形象给大众;二十世纪的统治者愈来愈倚重照相、电影、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尽管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有所不同,但"造神运动"的本质是一样的:统治者总是想方设法地将其形象推销给被统治者,让被统治者对其臣服、崇拜、忠诚、热爱,从而使权力巩固与稳定。


不过,或许囿于篇幅所限,作者未能仔细甄别当今民主社会的"领导人推销术"与独裁体制下的"领导人推销术"之间的差异。前者不得不面对诸多挑战、冒犯乃至颠覆的观点,在一个有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社会,不可能再出现"半神半人"的领袖;后者则将十七世纪的君主专制升级换代成极权主义,"进化了独裁者"的"美容术",让路易十四亦望尘莫及--其中,中国统治者习近平的"形象工程"就是一个可供解剖的范本。


"国王史":从他人操刀到亲自撰写


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国王就代表整个国家。那时,当法国人提到路易十四时,他们的意思是说他无所不知,战无不胜,像神一般等等。他是完美的君主,代表黄金时代就要重返。


路易十四设置了一个"处理一切与纯文学事务相关的委员会",俗称"小学会",或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颂扬委员会"。其成员有国王的心腹大臣、诗人、画家、建筑师、舞蹈老师、典礼主持人等。它监督国王公众形象的制造,所有关于国王的文稿要经过他们的修改后才能发表。他们检查挂毯和纪念章的设计,并为其题词描述。他们也负责撰写路易十四时代的历史,尤其是国王的赫赫战功。委员会成员们共同努力,将路易十四在位期间的重大事件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呈现出生动一致的"国王史"。当时,形容君王有一套标凖的形容词,被后人定义为"膨胀的修辞",类似于铺陈夸张的中国汉大赋。当然,路易十四本人是这个委员会的最高主宰,他是导演,也是男一号主角。亲自见过国王本人的圣西门公爵说,"没有人比国王更清楚如何推销他的言语,他的微笑,甚至他的眼神"。


这个委员会不仅负责对内的推销,还要将国王的威名传递到欧洲各国。"对皇上的名声来说,颂扬他的话必须显得自然,为了显得自然,这些颂扬必须在他的权力范围之外印刷发行。"路易十四慷慨资助很多外国的作家、艺术家,让他们创作了大量以路易十四为主人公的作品。受到外国人的赞美和拥戴,似乎是一件更加光荣的事情。


路易十四在生前炫耀其文治武功,但他本人并不以作家名世,或许他认为亲自著书立说有损他的神圣性和神秘性。而习近平超越路易十四的地方,除了他人操刀其"国王史"之外,他本人也忍不住赤膊上阵,亲自撰写有关章节。在这一点上,习近平倒是跟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有异曲同工之妙,勃列日涅夫亦"勤于"著书立说,甚至有多卷本的长篇小说问世,并给自己颁发了作为苏联最高文学奖项的斯大林文学奖。


习近平打破了"后毛泽东时代"领导人退休之后才可出书的党内传统。江泽民的著述和传记都是在退休后才问世的,具有继任者向前任致敬的意涵。有趣的是,江泽民的传记《他改变了中国》,署名的作者是美国银行家库恩(尽管传记作家叶永烈揭露说,他参与写作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却被剥夺了署名权),这说明中南海的主人也像路易十四那样认为,外国人写的颂词才更有说服力。


习近平则比路易十四和江泽民更爱慕虚荣。他上任仅两年多,就出版了多本文集、"重要讲话"与「最高指示」。在二零一四年的上海书展上,习近平二零零七年出版的《之江新语》重新包装上市,被摆放在浙江馆、社科精品馆等多个展馆的明显位置,这本书也是上海书展「重点推荐图书」之一。同样受到热捧的习近平的著作还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再版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再版的《摆脱贫困》等。二零一五年,又有《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相继出版。前者发行三百万册;后者在海外卖了四十万本、在国内卖了一千七百万本,却有网民揶揄说:「八千七百万党员,起码还有七千万人应掏腰包。」其实,国内卖出的一千七百万本,极少是党员自发购买的,绝大多数都是公家单位订购后发给大家的,至于是不是有人认真阅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习近平著述的一系列书籍,在短时间内密集占据媒体的版面,《纽约时报》因此称习近平为"中国新晋畅销书作家"。而习的智囊与宣传大员已开始筹备把所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放进中共党章。党媒开足马力宣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如何构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充实、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动而具体的发展」云云,名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研究中心"的专门机构也在许多省份的党校和若干大学建立起来。


习近平是读着毛主席的红宝书长大的,他大概想让自己的著作像红宝书那样,被人民随身携带、倒背如流。有趣的是,习近平的这些摆在书店最显著位置的书籍,人人都可以购买,并非"党和国家机密",但当外国人购买的时候,却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英国广播公司(BBC)中国总编辑凯瑞(Carrie Gracie)在Twitter上透露,她到北京王府井书店买了几本习近平的著作,结果被公安截查。大概安全人员怀疑她动机不纯,她难道想从习主席的书中挑刺?凯瑞自嘲说:「或许因为没别的人买,让我成了疑犯?」网民则调侃她说:「这种书都买,肯定有问题。」


从"剧场国家"到"习家包子铺"


彼得·柏克在书中引用美国人类学家葛兹提出的"剧场国家"的概念,逐一分析"太阳王的剧场国家"里的各色人等如何参与塑造"太阳王"的浩大工程。路易十四本人有时也会使用这个隐喻,"他们习惯把这个世界,看成一个舞台"。


对于路易十四来说,吃饭也是彰显王权至高无上的表演之一。彼得·柏克写道,国王每日的起居是仪式般的,他的进餐行为是在众人的注视下的表演行为。即便是比较不正式的餐点,也至少有三道主菜,且每一道菜都有许多盘式供选择。对于臣下而言,能目睹国王进餐,是一种荣耀;在国王进餐时被他提到,是更高的荣耀;能为国王端菜,或与他同桌,则是最高的荣耀。在场除了国王之外,每个人都得戴帽子,但是除非正在进食,否则在国王说话,或得到国王主动开口询问时,则必须取下帽子。


中共没有欧洲王室和贵族的悠久传统,在礼仪上不会如此讲究。第一个进入中南海的中共党魁毛泽东,甚至改不了土包子随地大小便的恶习,他的警卫员携带铲子跟在后面,随时整理他的排泄物。当然,后来中共朝廷也像刘邦建立汉朝时那样,任用儒生建立一系列礼仪规范,如此才逐渐有了"汉家气象"。


与路易十四向贵族阶层公开展示进餐过程相反,中共领导人如何吃饭、吃些什么,始终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党国机密。惟有担任过毛泽东私人医生的李志绥在回忆录中描述过毛及周围的大臣们的饮食习惯,即便在大饥荒的年代里,毛依然是满桌子山珍海味。


到了近些年,中国领导人逐渐意识到,到各地视察时,偶尔吃一次工农大众天天吃的粗茶淡饭,可以显示自己简朴、亲民。于是,温家宝到井下与矿工们一起吃饺子,李克强到地震灾区与灾民一起吃泡面,成为官媒上反复渲染的佳话。


在此类"与民同乐、与民同食"的报道中,从来没有一件能像习近平到庆丰包子铺吃包子那么惊天动地。习近平从此被誉为"庆丰帝"或"包子帝",是民间一致加给他的谥号。更奇特的是,庆丰包子铺的董事长立即下令,将习近平用过的那张桌子搬到公司总部,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供来宾参观。对于"奴在心者"的奴才而言,领袖临幸过的桌子,从此就不再是桌子了,而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


庆丰包子铺本来籍籍无名,习近平光顾之后,顿时名闻遐迩。尽管习近平使用过的那张桌子已不在原地,前来同一家店吃包子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而且,习近平点的那几道小吃,被命名为"主席套餐",成为最热门的餐点。北京的旅游部门甚至打出口号,不吃庆丰包子,不算到了北京城。


故事还没有结束,庆丰包子铺还要鸟枪换炮、大干一场。近期,传出庆丰包子铺要打包上市、登陆股市新三板的消息。北京庆丰包子铺的总经理高文慧对媒体表示,规划在二零二零年要建设五大物流基地,连锁门店数量一千家。为了支撑市场扩张计画,继近期设立运营中心后,下个月庆丰管理学院、包子研究院相继落成,还计画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新三板,因为其母公司华天饮食集团旗下就有一家现成的股份有限公司,可将庆丰资产整合后装入其中,待上市后再更名。即便中国股市一路狂泻,也阻挡不住这家企业上市的决心。而证监会停止所有公司上市申请的同时,一定不敢驳回庆丰包子铺整合包装之后的上市申请--若不给包子铺面子,就是不给"包子帝"面子。习大大都喜欢吃他家的包子,难道你还敢嫌不好吃?我多年前也吃过庆丰包子,确实不喜欢,他家的包子是在太咸了。


当然,这场"包子秀"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庆丰包子铺,而是"包子帝"习近平。神州大地是习近平的舞台和剧场,不用花一分钱的广告费,他就能制造一个万人空巷的好话题,并让亲民形象深入人心。若与外国政要相比,美国总统奥巴马简直要羡慕死习近平了--奥巴马也表演过类似的亲民秀,亲自跑到华府唐人街的中餐馆打包"左公鸡"回白宫与家人分享,但美国的主流媒体不认为是一个有价值的新闻,大都不予报道。


而与党内的前辈相比,在受百姓爱戴这个层面上,不仅江泽民、胡锦涛难以企及习大大之项背,就是以影帝的称号游走神州大地的前总理温家宝也要甘拜下风。温家宝大快朵颐地吃了那么多次民间小吃,也未能像习近平那样"点石成金",让一家包子铺一夜之间名动天下,简直要与洋鬼子的麦当劳、肯德基并驾齐驱了。温家宝流了那么多的眼泪,也未能像习近平那样"颠倒众生",以微笑迷倒从八旬老人到八岁孩童的各色人等--习近平的演技比温家宝更加"本色化"。


异端的漫画是如何被赶尽杀绝的


在路易十四时代,绘画和雕塑是展示国王光辉形象的最佳方式。那时,意大利各城邦的绘画和雕塑水平高于法国,路易十四不惜重金聘请意大利艺术家到法国为其服务,甚至开出更好的价码跟罗马教宗抢夺艺术家。


在绘画和雕塑中出现的路易十四,永远是威风凛凛、雄姿英发,大多数都骑着英俊的战马,以掩饰国王矮小的体型。国王的表情则热忱、尊严且不轻易露出微笑。其它装饰还有华服、铠甲、宝剑、雷电、战利品等等。


彼得·柏克在书中还收入一张颇具讽刺意义的油画:路易十四刚刚去世,艺术品商人就将路易十四的画像取下来,装入箱子,放入地下室。可见,无论权势如何显赫,也抵挡不住时间的利器,当权力发生转移的时候,油画中的主人公也悄悄换人了。这幅画实在可以作为所有活着时过于迷恋权力的独裁者的殷鉴。


习近平是第一个使用专业形象设计团队的中共领导人。据说,习近平留学哈佛的女儿习明泽归国之后,亲自负责父亲的形象设计团队,很多"新式美容术"都是女儿送给父亲的礼物。比如,用动漫形式阐释习近平的各项政策,在央视上播放主席办公室的陈设(此前,中国领导人极少公开过办公室的摆设),甚至破天荒地公开一张习近平多年前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儿玩耍的温情脉脉的生活照。这些点子,出自在西方生活过多年、知道西方文化特质的习公主的头脑,一出手果然效果非凡。


路易十四时代的绘画和雕塑,在习近平时代换成了照片、影像和动漫。每一次习近平出访外国前夕,一个背景神秘的"复兴路上工作室"就会发布一段预热短片,几乎成为惯例。各片风格各异,从动漫、快闪、微电影、街头采访到模拟新闻发布会,每次都有新意。


比如,二零一五年夏,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前夕,"复兴路上工作室"发布了一个"跟着大大走"的动漫短片,名为"上合o金砖发布会"。该动漫短片用网络语言和流行元素呈现上合、金砖峰会,还模拟习大大玩微博的场景。片中有一位卡通形象的上合和金砖峰会专家"合金小姐",专门为网友答疑解惑。短短数小时,该片点击量超过六十万。不少网友留言点赞,认为片子"俏皮不失严谨、全面不失深度"。


最让人拍案惊奇的是,片中有多处"习普会"的镜头,两个动画版的领袖人物,不仅一起踢足球、玩自拍、在草地上并肩散步,甚至还在游乐场开着碰碰车不断碰撞出"idea(点子)"。


有观察家认为,"互联网+动漫"的形式,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传播和对外传播的新常态,"体现本届政府更为开明的姿态"。


然而,习近平只许自己的手下制作动漫,却不容忍异端漫画损害其形象。近年来已经发生了三起典型的迫害漫画家和网络转发者的事件。


第一起,中国微博大V"变态辣椒"被迫流亡日本。"变态辣椒"真名为王立铭,二零零六年涉足时政漫画,因讽刺重庆"唱红打黑"、温州动车事故、高房价、反贪"打虎"、奉旨访港反"占中"等,在微博上拥有几十万粉丝。二零零三年十月,他被三名警察从家里带走传唤。此后,他在国内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二零一四年八月十八日,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表谴责他的文章《看清'变态辣椒'亲日媚日的汉奸相》,十几家官媒一起转载,令他感到有被捕的危险。于是,王立铭在日本旅游时决定暂时不返回中国,在一家日本大学做研究员。世界最大记者组织"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谴责中国当局封杀"变态辣椒",呼吁中国政府停止这些行为、废除限制公民权的不合理规定。而王立铭认为,他被中国严厉封杀的原因是"习近平正谋独揽大权,比胡温政权时期更严厉封杀不同政见"。王立铭说:"习近平政权抓人不再是抓一个,而是抓一群,所以我很反感有些海外舆论总把习近平说成'被权力斗争绑架',我认为根本就是习近平的主张,你可以从他的一些言行中找到依据。"


第二起,二零一五年三月,广西柳州网民罗鸣因转发一幅貌似徐才厚和习近平讽刺漫画,被柳州警方定罪为造谣滋事、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要对其作出处罚。对此,隋牧青律师表示:第一,该漫画人物无法认定指谁,公权不可妄自对号入座。第二、即使可以认定漫画人物指谁,但无虚构事实,不能认定造谣滋事,更谈不到侮辱诽谤、扰乱社会秩序。第三、即使可以确认对习、徐有贬讽之意,公民有批评监督公权人物的宪法权利,应由受害者(习、徐)提起民事诉讼或刑事自诉,警方不应介入。第四、转发漫画图片系言论自由范畴,如无即时重大社会危险,均不违法。此一事件显示中国网络言论环境急遽恶化,仅仅转发漫画而获罪,也就意味着发表任何言论都不再安全。更具讽刺意义的是,为罗鸣仗义执言的隋牧青律师,在二零一五年七月中国官方对人权律师的大扫荡中被捕。以后类似案件的当事人,再也找不到仗义执言者,而只能坐以待毙了。


第三起,上海艺术家戴建勇因为发表一张合成的疑似习近平的合成照片而被刑事拘留。戴建勇早前因为在社交网上以刊登自己的搞笑照片而受到网友的关注,他把自己的脸挤成菊花状,被人们称为"麻痹哥"。后来,戴建勇把习近平的照片也PS成菊花状,并加上一瞥小胡子,他还把这张头像做成贴纸。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使得戴建勇被控犯有"寻衅滋事罪"而被刑事拘留。网络杂志《石英》(Quartz)在一篇报道提到,和对待政治异议人士不同,中国政府一度对现代艺术家持稍为宽松政策。可是在习近平执政下,艺术家的生存环境明显受到遏制,戴建勇受拘留凸显中国对言论自由的扼杀。经过几个星期的监禁之后,戴勇幸运地获得了释放,但他不敢接受外国媒体的访问讲述狱中遭遇,估计以后再也不敢对任何领袖的照片"不敬"了。


连一张漫画都不能容忍,连一丝幽默感也没有,习近平哪有足够的胸襟和气魄面对不同意见呢?他疯狂抓捕漫画家,跟制造《查理周刊》血案的恐怖分子有什么区别呢?


彼得·柏克在书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名为《纪念章的反面》的章节,收入法国宫廷在打造路易十四的同时,法国民间和国外的种种批评和反对的声音、观点和作品。对于某些批评者来说,路易十四不是奥古斯都,而是尼罗。对熟悉圣经的新教徒而言,他不是所罗门王或戴维王,而是希律王或法老。尽管这支异议管弦乐团的主旋律有时并不一致,主要攻击的主题是路易十四的野心、不道德、违背宗教信仰、暴政、虚荣等。即便在路易十四权力臻于巅峰状态之时,无论法国的武力多么强大,王室的财富多么丰盛,制造路易十四的团队多么人才济济,仍然不能消灭反对者顽强的身影。今天的习近平也是如此,他可以将漫画家们逮捕或放逐,可以将因为计划出版我的《中国教父习近平》一书的香港出版人姚文田诱骗到深圳判刑十年,却不能瓦解反抗者的反抗意志--直到将习近平放置在与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毛泽东、波尔布特、金正恩等人并肩而立的"撒旦爪牙的纪念堂"之内的那一天来临,我们不会停止我们的努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