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章小舟 |
贴身式博弈不仅与非贴身式博弈同样具有启蒙之效,还能向极权专制射出临门一脚,可在实质层面收促变之功,促进公民社会和公民力量成长,这是非贴身式博弈所无法企及的。“区伯监督”有力昭示了,积极的行动才最有力量,贴身式博弈可以改变“主仆易位”的屈辱状态,贴身式博弈可以将臣民社会易为公民社会。因此,要积极探寻成本较低、收效较大的博弈方式,使更多的民众受到激励,逐渐打破恐惧,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博弈。“区伯监督”为我们带来一系列启示:监督公权力行使者应专注于此,同时要时刻警惕掉进中国盖世太保设置的陷阱;应注意行动策略,尽量避免在公开环境中与社运各派产生理论冲突。当然,要践行“区伯监督”,除了策略考量,勇气是必须的,因为任何一个公民社会都不是极权政权恩赐的,而是不甘永作臣民的万千良知人士通过行动争取而来的。笔者衷心希望:神州处处有区伯,监督之风遍中国,极权专制早消亡,天赋权利归公民!
|
一、要积极探寻成本低、收效大的博弈方式
在臣民社会转型为公民社会的艰难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内积极因素和社会运动的持续酵化,还需要偶发事件的促进和国际力量的推动。偶发事件和国际力量,仿佛火攻破曹之战中的“东风”,千呼万唤而未必得来,无心求索或倏然而至,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因此,公民社会成长壮大的立足点,在于感染、唤醒、引导、联合国内各阶层之良知人士,以切实可行之博弈方式,向极权专制之重重防线发起冲锋。当博弈规模不断扩大、博弈方式日趋多元之际,自然可以更好地借助偶发事件,可以更多地获取国际帮助,进而汇成更大的合力,以更猛烈之势冲击极权专制之防线。
虽然极权专制对大陆的严控决心始终不曾变易,但由于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使得大陆民众不断觉醒,极权专制对社会的控制力日趋弱化,以至于大陆社会的大部分领域呈现出威权专制的特点,民众和极权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博弈空间。
有了较大的博弈空间,还需要不断探寻成本较低、收效较大的博弈方式。目前,大陆民众和极权的博弈现状还是很令人鼓舞的,博弈方式日趋多元,博弈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极权专制势力的反扑也愈发猖狂,尤其是习近平上台后,更是大作困兽之斗,企图吓阻民众。最近,中共当局对李麦子、郑楚然等五名文弱的女权运动人士猛下狠手,对于其中原因,各方猜测不一。笔者以为,李麦子、郑楚然等人倡导的女权运动固然具有诉诸于积极行动、无法彻底统战、必将全局化、最终必然指向制度层面等特点,但中共的这一打压行径也实在过分,已再破暴虐疯狂之底线,再创无耻变态之记录,引发了很多民主人士、维权人士的强烈愤慨。
因此,在极权专制势力积极反扑、风声鹤唳、狂性频发、行事乖戾的当下,在华发皓首的高龄敢言者、温和文弱的女权公益者亦成极权抓捕目标的今朝,大陆民众很有必要探寻成本较低、收效较大的博弈方式,最大限度地借助安全地带来践行民主理念、探索维权路径,不断扩展自由空间,使更多的民众受到激励,逐渐打破恐惧,从而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博弈。
二、贴身式博弈可促进公民社会
大陆民众的博弈方式日趋多元,目前来看,非暴力博弈方式占据主流。非暴力博弈方式可分为贴身式博弈和非贴身式博弈。贴身式非暴力博弈,指的是博弈双方在近距离、可察其人等状态下的博弈,诸如举牌示威、集会游行、监督公车私用等。非贴身式非暴力博弈,指的是博弈双方在远距离、不见其人等状态下的博弈,包括发表文章、出版书籍、制作视频、插播翻墙、博客转发、网络联署、行为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之类。在高科技背景下,贴身式博弈和非贴身式博弈各有用武之地,如,电视插播、翻墙技术便极有作用,笔者以为,假若中共控制的电视媒体有半数左右被插播中共恶行之重要真相和民主理念,插播时间持续一天,差不多可令中共尽失民心,并很可能形成全国性反抗,最近,在温州有线电视插播反共标语图片的工程师被重判12年,就说明了中共对传媒垄断、信息封锁的高度重视。不过,整体而言,还是贴身式博弈的意义更大,在各国民主转型的历史节点上,贴身式博弈不仅与非贴身式博弈同样具有启蒙之效,还能向极权专制射出临门一脚,可在实质层面收促变之功,这是非贴身式博弈所无法企及的。
以区伯(区少坤)为例,假若区伯不曾进行贴身式博弈,只是发发帖子呼吁监督公车私用,恐怕很难受到党国的“特别关照”,亦几乎不可能在网络上聚集庞大的粉丝群。毫无疑问,区伯长期监督公车私用的行为,已经触及一党专制统治根基,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因很有行动智慧,颇有时代特色,广受社会赞誉,已然成为兼具维权、民运等特点的经典博弈。“区伯监督”,使广大民众进一步弱化了对中共权势阶层的畏惧,对于诸如公车私用之类行径,逐渐摆脱敢怒不敢言的状态,面对权势横行敢于出言,面对官衙无道敢于发声;“区伯监督”,激发了广大民众参与社会事务、公共事务的热情,增强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有助于恢复“哪里不平哪有我”的传统侠义美德;“区伯监督”,唤醒、增强了广大民众的权利意识,使得不少民众认识到,赖纳税人养活的中共权势阶层,却一贯骑在纳税人头上作威作福、为非作歹,乃国之奇耻,民之大辱,敢于在权势面前挺直腰杆,对其无德之举说不,是每个纳税人应有的权利!“区伯监督”有力昭示了,积极的行动才最有力量,贴身式博弈可改变“主仆易位”的屈辱状态,贴身式博弈可将臣民社会扭转为公民社会!
目前,在抗争极权的博弈群体中,绝大多数人主要参与非贴身式博弈,很多人利用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方式进行启蒙、联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觉醒者不断增加,不断有勇毅者从非贴身式博弈群体中迈出,进入贴身式博弈领域,比较有名的如新公民运动群体和南方街头运动群体。然而,相比而言,参与贴身式博弈的人数和参与非贴身式博弈的人数远不成比例,很多人孜孜于网络推墙而忽视了现实推墙,这是大陆民主运动、维权运动的重大不足。进一步说,在参与贴身式博弈的群体中,获得了一定社会影响,并且能够从容进退、未曾遭受牢狱之灾者为数不多。因此,像区伯这样的能够在贴身式博弈中游刃有余、进退自如的人们,无疑是民主运动、维权运动中的尖兵,他们的做法值得总结,值得推广。分析“区伯监督”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为我们带来一系列有益的启示。
三、“区伯监督”带来的启示
无论极权专制统治者多么不甘,也已经无法恢复到毛时代的滴水不漏的管控状态,只能在一些方面被动采取威权统治方式,因此,只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必然能够找到有效博弈方式。“区伯监督”,起于无权无势的草根,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简便易行,拍照后上网发布即可。是需要有一些勇气,需要面对一定风险,但只要把握好分寸,善于借鉴前人,洁身自好,是可以避免牢狱之祸的。
如果我们效仿区伯,在本地监督公车私用,关键要了解“区伯监督”的存在条件,把握好分寸。对于“区伯监督”的启示,笔者略陈浅见。如朋友们对此有异议,请不吝指点。
3.1 监督公车私用者宜专注于此
推动中国民主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参与者所能发挥的作用固然有大有小,但就绝大多数人而言,所能发挥的作用都很有限,因此,与其做这也做那,却都做不精,就不如专注于一项事务,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出精品,做出堪称经典的社会行动。若决心监督公车私用,就要全力投入、持之以恒,要能够复制“区伯监督”的精髓,直到打造出名动一方、妇孺皆赞的“XX监督”。
虽然,就“区伯监督”所经历的波折来看,“监督公车私用”目前尚在当局容忍范围,而且,相对于“公民监政”、“举牌要求官员财产公开”等温和政治活动而言,“监督公车私用”的“敏感性”大概只及其皮毛,然而,“监督公车私用”终不属于“党内事务”、“奉旨造反”,而属于贴身式博弈,对中共统治阶层的权力垄断和利益垄断构成了威胁,已足令极权专制统治者畏惧,必然对监督公车私用者加大监控力度。若在监督公车私用之际,同时热血沸腾地投入到其他较为敏感的维权运动或民主运动中,稍越当局之界限,就有可能被抓捕,或者被污名化。当然,很多维权人士、民主人士是无所畏惧的,经常进进出出,已然视牢狱为无物,不过,仅有勇气而缺少策略,不易开拓有效的维权空间和民运空间。与其冒险而进、陷身牢狱而难有作为,不如收敛锋芒,在相对安全的领域,开拓出一方天地。
3.2 监督公车私用者不宜在公开环境中与各派产生理论冲突
大陆政治派别大体可分为左中右,而监督公车私用,在理论层面,基本属于左中右各派之交集。因此,为换来较好的行动环境,监督公车私用者即便不主动争取左中右各派的支持,至少也不宜在公开环境中因监督公车私用的相关问题与各派产生理论冲突。在公开环境中,尽量不要就监督公车私用的意义进行过多阐述;尤其要注意,尽量不要在公开环境中表述“监督公车私用”在制度层面的意义,以避免引发派别之争,同时避免授当局以攻击口实、抓捕口实。不得不表态时,可以“尽到监督义务”“依法监督”等大众化说辞进行简单回复。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监督公车私用的行动换来较好的环境。
在此笔者想提出,其实不少左派本质上并非坏的一塌糊涂,只是缺少理论素养和全面了解真相的机会,陷于荒谬的理论体系和愚昧的政治目标中不可自拔。笔者曾在新浪开博,有不少反映底层民众备受权势阶层压榨的博文,多半是左派转载,有的博文被左派转载达数百次,可见不少左派很有良知。左派人士,甚至是毛派人士,最终因某种机缘转变为坚定的民主人士,不乏其例。“监督公车私用”这一社会实践,能够给左派上生动一课,应该能够使某些左派深思,使他们愿意与监督公车私用者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便有很多的机会能够促使他们的思想发生根本转变,认识到只有宪政民主制度才是大陆种种问题的对症良药。
3.3 监督公车私用者宜尽量避免与外省同道联动
李麦子、郑楚然、武嵘嵘等女权人士尚处于联动性质的贴身式运动阶段,便遭抓捕,究其原因,应含有极权专制统治者对贴身式博弈之威力的重视因素,提防联动性质的贴身式运动最终发展为组织化的贴身式博弈。而长期监督公车私用行为的区伯,目前来看却相对安全。对比而言,区伯尽管和女权人士一样,积极行动,并有粉丝助威、舆论支持,但目前区伯还只是一个人在监督公车私用领域中奋战,与外省同道缺少联动,再加上习近平政权眼下大放反腐之声,喉舌亦鼓吹以所谓的制度约束、党内约束等方式控制公车私用,以及民众对公车私用现象的普遍厌憎,据此判断,当局纵然已生抓捕区伯之念,亦必有重重顾忌,故费尽周折为区伯制造嫖娼假象,企图污区伯之名,遏自发监督公车私用之势。
笔者以为,李麦子等女权人士被捕,但区伯却相对安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区伯不曾与外省同道联动。中共一向格外畏惧民众的组织和团结,尤其畏惧全国范围内的步调统一的自发行动。李麦子、郑楚然、武嵘嵘等女权英杰,没有什么组织。但是,仅仅因为所处省份不同而步调一致,就很有可能引发中共的抓捕之心。
李麦子、郑楚然、武嵘嵘等人所倡导的女权运动遭受挫折,说明了做法与此相近的广交友、无组织、去政治化等,亦未必有利于自我保护。须知,中共极权统治的本质一直没有任何变化,为了维护一党极权专制,中共素来竭力追求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在监控方面一直毫不松动,时刻虎视眈眈地巡检着民间状况,稍有燎原迹象,略生抗争波澜,便会横加打压。广交友、无组织、去政治化的方式达到一定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组织化、政治化的实质,必然瞒不过中共的耳目,必然引发中共的恐惧,从而招致中共的打压。因此,监督公车私用者宜尽量避免与外省同道联动,尽量在可行范围中低调行事,不必追求全国效应,只要能够感染一方,影响周围,已是莫大成功。
结语:
贴身式博弈不仅与非贴身式博弈同样具有启蒙之效,还能向极权专制射出临门一脚,可在实质层面收促变之功,促进公民社会和公民力量成长,这是非贴身式博弈所无法企及的。“区伯监督”有力昭示了,积极的行动才最有力量,贴身式博弈可以改变“主仆易位”的屈辱状态,贴身式博弈可以将臣民社会易为公民社会。因此,要积极探寻成本较低、收效较大的博弈方式,使更多的民众受到激励,逐渐打破恐惧,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博弈。“区伯监督”为我们带来一系列启示:监督公车私用者须洁身自好,宜专注于此;不宜在公开环境中与各派产生理论冲突;尽量避免与外省同道联动。当然,要践行“区伯监督”,除了策略考量,勇气是必须的,因为任何一个公民社会都不是极权恩赐的,而是不甘永作臣民的万千良知人士争取而来的!笔者衷心希望:神州处处有区伯,监督之风遍中国,极权专制早消亡,天赋权利归公民!
|
章小舟:贴身式博弈可促进公民社会——“区伯监督”之启示
標籤:
大陸之窗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