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成為國民黨黨魁的朱立倫,如何面對前任馬主席至今還的「不統不獨不武」兩岸政策,是「馬規朱隨」,還是走「馬修」路線另起爐灶?
人們正在期待朱立倫的兩岸政策論述和走向,這無疑也將考驗朱主席的國民黨黨性和政治智慧。關心國民黨與台灣前途命運的人們正拭目以待。
去年8月,馬英九任用的核心幕僚,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撰文指出「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已走到瓶頸。此後兩岸三地媒體學界也多有批評,直接「三不」政策的要害是「不統」。「不統」既有悖《中華民國憲法》和國民黨黨綱,也是對孫中山先生「和平、奮鬥、救中國」臨終遺囑和國民黨創黨精神、黨德黨魂的背叛。
究其本質,其實是從20多年前延續至今的李、扁本土化政策的「山寨版」,也是披著民意外衣,實為民粹主義與獨台思想混合而成的「安眠藥」。「不統」使人們橫生疑問:國民黨還叫「中國國民黨」嗎?它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台灣人民還需要這樣的國民黨嗎?而「不獨」,則像迷幻藥,貌似不偏不倚,遊走統獨之間,既碰觸不著大陸和美國的底線,又能綏靖綠營,偏安現狀,獲取選票和執政利益。
至於兩度寫在國民黨黨綱上帶有「反對台獨」字眼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也不過是供人觀賞的花瓶而已。還有那個為「不統不獨」作點綴的「不武」,更像一首自唱自爽的「和平收歌」。和平自然是普世價值,問題是馬英九兩度競選連開兩張「與大陸洽商軍事互信、和平協定」的支票,時至今日,6年半過去了仍裹足不前,這樣的「不武」又能維持多久,又有何保障?
三不政策為何物已一目了然,其消極、投機、麻醉性的本質,與朱立倫要找回、孫中山先生倡導的「為國為民、犧牲奮鬥、百折不撓」的創黨精神相距甚遠;更與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宣言》重新解釋的強調民族主義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不可同日而語。須知,民族主義的基礎是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作為孫中山先生事業繼承者的當代國民黨人,責無旁貸應扛起帶領台灣人民,與大陸人民共謀國家復歸統一,攜手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
朱立倫既已發誓要振衰起敝,大破大立,徹底檢討、改造、重建國民黨,就應從根本上重新建構包括民族主義在內的三民主義,從三民主義中汲取正確理念和精神力量,才不致於在前進道路上迷失方向,喪失目標。君不見馬英九執政6年多不講三民主義,而以三不政策取而代之,結果把國民黨帶到今天這般境地。馬主席殷鑒不遠,朱主席還不引以為戒?
(作者為北京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