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民主社] 中華民國開國104年紀念日

Cartesian  Quo
Cartesian Quo 2015年1月1日 12:24
中華民國開國104年紀念日
中華民國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三屆團務委員會就任
發布元旦賀辭

中華民國、三青團同胞與全國百姓,大家早安。

各位同仁好,今日乃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元旦,開國一百零四年來,作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家,創國理念即為辛亥革命精神、三民主義思想與五權憲法之實踐。一百零四年前,中華民國誕生於清末,由於各路革命團體的努力,終在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帝制極權,實現了先烈不畏犧牲換來的憧憬─民主共和。辛亥革命雖結束了帝制,確立了立國之民主共和精神,但是立憲國家之建立需要啟蒙的藍圖,甚而國父孫中山早已勾勒出了三民主義之學說與思想,即為民權主義、民族主義與民生主義,醞釀出中華民國之五權憲法架構。然而憲政之路迢迢,國家創建之初便飽受內憂外患,先有軍閥割據混戰,後有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所幸因為全體國民共赴國難,先後達成了北伐統一並贏得抗戰勝利。民國三十六年,由於各個黨派與知識份子的努力不懈,繼承開國精神與三民主義思想的中華民國憲法誕生了,其權力制衡的機制、權能相符的設定與主權在民的精神,確立了中國人實現了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度,一個百姓蒼生嚮往的自由中國,一個屏除極權獨裁的平等中國。

百般無奈的是,民國三十四年抗戰方勝利,國內卻又干戈再起,共產黨人無視於實施憲政之必要,勾結蘇俄發動內戰,終至中華民國國軍撤退到臺澎金馬。大陸淪陷之後,無不受到俄帝共匪的奴役蹂躪,舉凡大躍進造成大陸地區的大饑荒,生靈塗炭,文化大革命毀掉了中國大陸數千年的文明與傳統,勞改撕裂了無數的家庭與思想自由,天安門槍殺了手無寸鐵的民主聲浪,更至香港淪陷共產暴政後,忍無可忍,要求真普選,但雨傘革命仍被共匪無情的催淚彈鎮壓清場。共產黨人欺瞞百姓,挑動階級暴力鬥爭,奪權後成為極權主義的魔鬼,剷除異己不擇手段,開放市場經濟後,官員無所不貪,從極左變成極右,絲毫不費工夫,造成貧富差距拉大,社會處處充滿暴戾之氣,還以"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自稱,一個背叛中華民族,以文革摧毀華夏文明、以內戰屠殺中國人、以挑起維漢與藏漢民族衝突來鞏固政權的共產黨,一個摧毀民生,以大躍進屠戮眾生、以階級鬥爭與共產計畫使大陸經濟停滯、以極權貪腐集團造成民不聊生的共產黨,一個從未在乎民權,以高壓極權統治人民、以勞改箝制言論思想集會自由、以槍桿子屠殺異己的共產黨,總而言之,一個逆三民主義而行的共產黨,終究也背離了社會主義,成為極權資本黨,官員共產,百姓共慘。

兩岸分治六十七年來,自由地區雖然繼承了中華民國憲法,但冷戰時期,國共對峙多有零星戰役,如八二三炮戰、東引海戰與九二四空戰,雖有憲法之名,惟因動員戡亂時期之需,未能行憲政之實。然而,活絡的地方選舉仍為將來的全面憲政打下了民主經驗與基礎。戒嚴時期,國家在風雨中遭受危難,除了前述臺海危機的戰爭威脅,更面臨蘇聯壓力,被國際社會邊緣化,乃至民國六十年被逼退聯合國,而匪美卻達成了協議,欲制衡蘇聯。由於憲法的超然與中立性,於民國七十六年解嚴後,乃至民國八十年終止動員戡亂,中華民國憲法迅速解凍成為實實在在的憲政。自民國八十五年總統直選以來,乃至政黨輪替執政,中華民國證明了其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本質,即使經歷了民主的陣痛,但藍綠陣營各個黨派仍願意遵循國家憲法的綱常。展望未來,三青團希望不分藍綠,皆能了解中華民國是由人民與政府組成,其主權在民,也更能了解無論中華民國如何偏安,都無法讓共產黨人滿足於現狀,共匪之氣焰已演變成匪帝主義,在海峽兩岸對峙的將來,就要演變成不對稱戰爭的同時,唯有在淪陷地區進行啟蒙復國的工作,才能保全自由地區的民主繁榮。望同仁與自由地區國民能夠堅守反共復國的信念,毋忘在莒,自由中國一定能戰勝共產極權。

最後,給三青團最重要的支團盟友,在大陸淪陷區的維權朋友、港澳民主人士、海外民運人士、西藏與新疆維權夥伴,在開國一百零四年的今天,中華民國始終沒有忘記你們,中華民國作為一種民主憲政的存在,以臺澎金馬為復興基地,就是以身作則,以作為華人社會的民主燈塔,照亮神州大地的黯然慘淡。你們每一次不顧險難地在淪陷區舉起國旗,都響應了中華民國開國精神─民主共和。你們每一晚夢見的,中國的明天,都貫徹了三民主義學說,一個以民族共和為本,發揚中華文化多元性的思想,一個以民權理念為圭臬,保障人民自由平等的願景,一個以百姓民生為優先,同時注重自由資本與財富分配的理論。而你們每一天看到太陽自東方升起,一個貫徹三民主義,一個實行中華民國憲法的大同世界,一直都在復興基地支持你們,自由中國證明了華人也能實踐民主憲政,黎明前的黑暗總是深邃,望各位同仁秉持信念,驅逐馬列!恢復中華!中華民國萬歲!

中華民國三民主義青年團
團長 王克勤
發言人 賈力橋 同啟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元月一日

查看 Facebook 上的貼文 · 編輯電郵通知設定 · 回覆此電子郵件發表回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